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土地流转为抓手、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成效逐步显现。
越来越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成为带动农业发展的“生力军”。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育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65家、家庭农场示范场124家,带动就业23000余人。今年以来,全县又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8家,总数达到5812家,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郓城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心也因在这项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于2023年获得省农业农村厅通报表扬。
这些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逐步推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
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0.5万亩,总规模达到69.5万亩;土地托管面积也新增0.5万亩,总计110.5万亩。一些村镇还探索出“村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的合作模式。例如,丁里长街道张武屯村在党支部带领下,引进粮好聚农公司流转村民土地1200多亩,实现了村集体、农户和企业三方共赢。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商业航天发射场助力我国进一步逐梦星空
商业航天是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涵盖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卫星应用等领域。位于海南文昌的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从2022年开工建设,不到三年就具备了双工位常态化高密度发射能力,先后完成多个首发任务,正助推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进入快车道。作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姚雯祎邓卫哲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为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撑。郓城县逐步建立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村集体+小农户”和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两种模式,形成了让农户受益、村集体增收和服务组织壮大的良性循环。
目前,县里已成立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全县20个涉农乡镇全部建起乡镇级服务中心,并在100个行政村设立村级服务站,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全覆盖。这些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从耕、种、管、收到烘干、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托管”或“半托管”服务,有效缓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好”的难题。
此外,郓城县还积极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与精准化水平。
下一步,郓城县将继续优化政策支持和服务引导,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走向深入,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坚实的力量。
作者:吕秉罡(吕秉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