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锐 安 琪
2025年初夏,民族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拉开全国巡演序幕,甫一开票便销售一空。演出现场,尤为动人的一幕发生在谢幕时:许多观众眼眶湿润,自发跟唱,感受着跨越时空的强烈共鸣。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部作品源于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上世纪60年代电影《雷锋》中的插曲,后经才旦卓玛极具藏族风格的深情演唱,传遍大江南北。要把歌曲转化成舞蹈,让今天的观众在舞剧中“看见”山歌,创作者需要先破原作的“圈”,在烙印着时代记忆的经典中,找到新的创作灵感,想象并创造出舞剧自身的戏剧空间。
民族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剧照。阿候罗翼摄
编导先是在厚重的历史回响中融入了具体而鲜活的表达。创作之初,主创团队走进西藏采风,倾听农奴社会亲历者讲述,在椎心泣血的回忆中,体悟歌词“我把党来比母亲”中沉甸甸的情感根基。这句歌词,源于一个又一个藏族同胞命运的真实改变。舞剧因此打破“一剧到底”的戏剧结构,采用“多人物叠加”的叙事手段,以藏族兄妹三人的命运起伏为线索,将采风获得的感动,提炼升华为动人的故事。剧中刻画了天真无畏的女儿卓玛、莽撞但心思细腻的大儿子贡布、聪明又稳重的小儿子桑吉,以及无微不至照顾着孤儿们的“汉族妈妈”、为保护哥哥而牺牲的“金珠玛米”张连长等人物,他们的命运紧密相连。剧作没有铺陈宏大的历史画卷,而是通过普通人的悲欢离合,生动展现了西藏社会从封建农奴制迈向新生的历史变迁。这种对个体命运的细致刻画,赋予了宏大历史以直抵人心的情感温度。
落足心力 十年终成——音乐剧《大状王》的创作探索
近日,由香港西九文化区、香港话剧团联合制作的原创音乐剧《大状王》开展内地巡演,场场爆满。《
作品的动人之处,还在于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迸发出契合当代审美的感染力。主创们精准捕捉藏舞独特的身体语言——在严酷高原环境下淬炼出的生命韧性。藏舞标志性的屈伸顿挫、粗犷古朴的风格,蕴含着浓烈而深沉的情感。剧中,这些特征被巧妙地转化为承载具体历史情境与个体命运的语言。在表现农奴苦难的“控诉”舞段,舞者以强烈的肢体爆发力,双手奋力拍打,配合膝部深沉有力的屈伸与骤然释放,将积郁的悲愤化为可见的身体张力。但舞剧并未止步于传统程式,尾声处的大群舞,在熟悉的“山歌”旋律包裹下,以充满力量感的现代舞蹈动作,与颇具节奏感的说唱音乐形成共振,将情绪推向高潮,引发全场观众共鸣,实现了历史回声与当代审美的同频共振。
这种对传统民族舞蹈元素的创造性转化,深植于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也根植于对人类共通情感的不懈追寻。舞台上精心锤炼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卑微而隐藏力量的身躯,还是各民族同胞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无论是默默前行的忍辱负重,还是心手相牵的万众一心,都通过高度凝练的舞蹈语言,将个体命运的转变升华为人们共同的向往——过上有尊严的美好生活。
有观众说,在观赏这部舞剧之前,很期待看到这熟悉的剧名会展开怎样新颖的表达。当踏入剧场,帷幕徐启,于悠扬的旋律和遒劲的舞动里,观众听到喷薄而出的生命讴歌,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生生不息的强大凝聚力。
(作者单位分别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
[
责编:张晓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