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山的避暑“生意经”

“40个房间全住满了。”张思国笑着说,今年夏天,自家民宿生意火爆,“山上的凉风,也卖上了好价钱”。

张思国今年58岁,是重庆市武隆区双河镇荞子村地道的庄稼人。5年前,他把自家小楼改造装修成乡村民宿,取名“琦缘雅居”,做起了避暑生意。

夏季,山城重庆酷热难耐,不少重庆人上山避暑。10多年前就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的武隆仙女山,高峰期避暑游客超过20万人。7月下旬,避暑“大军”陆续上山,仙女山又“热”了起来。

仙女山的避暑“生意经”

游客在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高山草场游玩。新华社记者刘潺 摄

“琦缘雅居”开在仙女山上,海拔1200多米,推门见山。在一楼客厅,几位住客正在打乒乓球。67岁的杨运平已连续5年来此避暑,每次住两个月,这次他把亲家两口子也带上了山。“山上吹凉风,不用开空调。三荤三素,饭菜可口,不用操心做饭,就开心玩。”他说,每天早晚在山谷散步,能走一万多步。

在双河镇,短期避暑房成为当地百姓增收的主渠道。镇党委书记印克文说,全镇共有561家民宿、农家乐,比去年新增50多家。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开民宿,一个夏天能赚近10万元。村民们种的高山玉米、番茄等也不愁卖。

仙女山的避暑客多为“一老一小”,近年来,山上也新增了适合老年人和儿童的特色体验项目。

距离双河镇半小时车程的“树顶漫步”自然教育营地,栈道蜿蜒而上。游客们踏着木阶,走上距离地面数十米的平台,仿佛置身树梢之上,眼前的森林、山脉和草原景色一览无余。

林荫下,孩子们荡秋千、玩滑梯,尽情撒欢。营地创始人申青峰说,依托仙女山的自然生态资源,针对3至12岁青少年亲子家庭,营地研发建设了大量的森林体验、自然教育场景设施,配套溜索、攀爬等运动设施,让亲近自然更具趣味性。

外交部:投资中国、共赢未来,成为全球投资者普遍共识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3日表示,投资中国、共赢未来,成为全球投资者普遍共识。中方欢迎各国企业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在融入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实现更大作为、更好发展。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 近日,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报告显示,82%美国企业2024年在华实现盈利

仙女山的避暑“生意经”

“树顶漫步”自然教育营地。(武隆区委宣传部供图)

武隆区中医院在仙女山开设的特色蜂疗门诊,也吸引了不少旅居避暑的中老年人。

“从早上八点到傍晚下班,求诊的人一个接一个。”蜂疗门诊针灸推拿科主任徐荣梅说。

记者在仙女山各景区注意到,景区内少见网红直播和旅游购物点,游客参观、用餐、候车等秩序井然。“仙女山旅游项目走的是可持续发展路子,不搞跟风和一锤子买卖。”武隆区文旅委副主任郑庆华说,近年来,仙女山靠规范经营和创新优质供给吸引游客,发展低空经济、露营经济、徒步经济等新业态,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避暑旅游消费需求。

“右下方就是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桥景区,张艺谋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在此取景拍摄。”机长沈玉茗操控直升机在空中盘旋,游客可以感受俯瞰天坑的震撼。

今年“五一”假期启动的直升机载人观光飞行项目,开设了6条航线,体验游客超过1300人次。“暑假期间,每天体验游客200多人,比平日增长一半以上。”运营该低空游项目的公司负责人张洪说。

仙女山的避暑“生意经”

观光直升机在空中俯瞰天生三桥景区。(代君君 摄)

今年7月初试营业的太空舱露营基地是仙女山上新的“打卡地”。夜晚,一个个房车太空舱灯光点亮,充满科幻感,尽显仙女山的浪漫。基地负责人梁本基说,公司看准了武隆旅游发展潜力,在武隆投资建厂,从新能源汽车制造转型旅游装备制造,找到了新的市场。

武隆区文旅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截至7月中旬,武隆景区持票游客人数、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5.27%、19.06%,其中以避暑客为主的散客人数同比增长54.42%。

武隆区委书记范立新表示,依托“清凉资源”,武隆将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旅游环境,保障游客权益,优化游客体验,着力提升传统产业能级,让乡亲们持续获益。(记者柳昌林、周文冲、肖瑶)

(0)
江砂销售供应
上一篇 7小时前
下一篇 7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