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奔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那一瞬间,历史定格为两岸。妈祖啊,你可化开我刻骨铭心的眷念?
话剧《过海》,探入历史和人物命运深处,复原了一段尘封已久的生活真实,触及了一缕特殊的心灵情愫。
1949年,两岸封闭了海峡通路,福建渔村里名震一方的船老大吴天桂,为了护送曾救过自己命的台湾乡亲林阿伟回家而冒险划船偷渡,结果被对方岸炮打散,彼此生死不知。流落台湾的吴天桂怀念着妻子阿莲,照顾林阿伟妻儿,一生未娶。留在大陆的林阿伟为报恩,在逆境中拼力帮助阿莲母女渡过生活难关,在村干部的撮合下与阿莲成家。30多年后,吴天桂终于和台湾一批妈祖信众一同回乡祭祖。人物关系的错位,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情感负疚与心底悔痛。两家四口人30多年的思念、期盼、愧疚纠葛在一起,化也化不开,带观众一步步走向深沉的审美沉醉境界。
听音乐养生,功效几何?
“听音乐养生来源于中医五音疗法,是以宫、商、角、徵、羽五音对应五脏,通过音乐来调节情志、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我尤为惊讶于舞美构设的大胆出奇,一堵壅天塞地的巨大海坝一直横亘在观众面前,角色情绪激动时总是在坝间冲上冲下,把表演空间从平面转换为立体,完成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步险棋。结合灯光投影,大海的惊涛骇浪从天而降,渡海航行的表演因而有了强烈的冲击力。并排掀开的两扇棚屋,架构起隔海对话的空间。坝顶坝底双重表演区的配合,加大了舞台及人物情绪的空间延展。
作品巧妙利用妈祖敬拜仪式制造氛围、烘托情绪,冲开隔阂铁幕,使得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必将相向而行的意念生动化、现场化,十番民俗的引入更是加强了这一效果。一个千缝万补的斗笠则做足了阿莲与吴天桂的情感文章。林阿伟扮演者的身体语言十分到位,在没有台词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的人物心理刻画功能。例如迎接吴天桂回家赴宴落座的动作,林阿伟迟疑地伸出双手导引又缩回,把他既是这家的主人又愧疚于当主人、恍惚主人不该是自己的复杂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终于,大家都进屋坐下,一片沉默。观众全神贯注地盯着舞台看怎么打开僵局。阿莲动了一下,拿起筷子夹了菜,悬停空中迟疑片刻,然后送入了林阿伟盘中。在30年的固定习惯、自己社会身份和家庭位置的现实约束下,她做出了人们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抉择。吴天桂转身冲了出来,大悲长痛,继而仰天长笑,笑出了心中的所有凄惶、悲痛和怨愤,让观众感到深深的人生遗憾。
过海,我们等待得太久了!浅浅的一湾海峡,不能成为长期阻隔骨肉同胞团圆的天堑。
古老的歌谣声响起,大幕落下,观众心中激烈涌动的复杂情感久久不能平复。
[
责编:张晓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