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太平山村黄精共富工坊晒场。 中共上虞区委统战部供图
“今天我们直播间近距离看一看绿色防虫、不打农药的有机葡萄,让大家吃得放心。”近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叶氏兄弟丁宅阳光玫瑰基地,虞南乡亲、网络达人俞荣军开启了手机直播,通过直播链接,上虞的四季果蔬销往各大城市的同时,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这是浙江的县域缩影。近年来,上虞区聚焦发展不平衡的南部地区,通过乡亲回流、资本进山、文化赋能等模式,串连起“现代农业分布—文旅业态融合—创客经济联动”的产业链条。
2025年以来,虞南片区以“同心共富”为主线,系统推进山海协作升级版,引导一大批企业家、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青年创客走进虞南片区,开展产业合作、文化推广和公益服务,初步形成多跨协同、多方共赢的共富新模式。
承载历史记忆和情怀 云南侨乡成旅游热门地
9月10日,游客在云南大理喜洲古镇游览。李嘉娴摄“大家眼前的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最大乡村图书馆’,由当地华侨捐资于1928年兴办……”刚刚结束的国庆中秋假期,导游尹晓薇每天在云南保山腾冲和顺古镇的讲解都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腾冲市和顺古镇自明清起便是“走夷方”的起点,数万侨胞远赴南亚、东南亚谋生,带回的异域文化与本土传统碰撞出独特的侨乡风貌
蜿蜒曹娥江,养育上虞儿女。该江及支流沿岸,衍生出众多乡村城镇,其中就包括以岭南、陈溪、丁宅、下管“三乡一镇”为主的虞南片区。
在下管溪沿岸,陈溪乡依托“凤凰领航·共富同行”基金杠杆作用,为当地产业发展撬动更多共富资源。譬如,太平山村黄精共富工坊实现标准化生产,带动40余名闲置劳动力就业,并吸引20余名农创客扎根山区。
再如,民建上虞区基层委副主委王建柱传承的药食两用药材炮制技艺,入选第八批上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虞南林下经济注入文化内涵。
此外,陈溪乡联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网络代表人士,共同开展“同心共富·数字乡创”活动,助力虞南文化品牌“走出去”。
诚然,虞南片区以“同心共富”为实践阵地,既形成了“青山青年两相宜”的业态模式,又稳固了“绿水绿农双促进”的产业格局,一幅乡亲回归促进乡村振兴的共富画卷徐徐展开。
张益聪 徐杭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