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记者 顾津溶)8月11日,由中交隧道局承建的海太长江隧道A4标项目左线“沧渊号”盾构机顺利始发,而右线“江海号”已在江底稳步穿行,海太长江隧道进入双线掘进的攻坚阶段。
8月11日,“沧渊号”盾构机顺利始发(图片来源“海门发布”)
长江入海口,海门与太仓隔江相望处,一台重约5650吨的“钢铁巨兽”缓缓转动刀盘——始发的“沧渊号”如刚出鞘的利剑,锋芒初露;穿江作业的“江海号”似潜行的猛将,稳健推进。这对“钢铁勇士”并肩踏上征途,扛起我国隧道施工技术向更高峰攀登的时代使命。据了解,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是江苏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横跨长江入海口咽喉要道。项目北起南通市海门区,南抵苏州市太仓市,线路全长39.07公里,左线盾构隧道段全长9327米,按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100公里。
“沧渊号”盾构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直径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堪称“巨无霸”——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它的成功研制与应用,标志着我国在高端隧道施工装备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沧渊号”的命名,意为大海古称,典出“龙起于渊”的典故,既呼应了项目横跨长江入海口的地理特性,也寄托着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决心。
夏夜音乐节轮番上演 点亮长三角夜经济
央视网消息 这个暑期,长三角多地各类夜间音乐节不断上演,用一场场音乐派对点亮夜经济。在江苏昆山阳澄湖公园,星空露营音乐会将一直持续到8月底,游客可以在炫彩烟花当中欣赏乐队表演、逛市集。而在浙江舟山岱山县,音乐节则被搬到了海滩上,游客们吹着海风、挥舞着荧光棒合唱,节拍与海浪相互交织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海太长江隧道A4标段盾构始发面临着超大直径盾体覆土浅、始发姿态斜线角度大、泥水仓压力平衡控制难、近距离下穿管线风险高等四大技术难题。项目团队以精细管控破局:端头加固注入特种浆液筑牢防线,“同步注浆控制+自动化监测”为浅覆土段穿上“防护衣”;反力架专项设计实现毫米级姿态调整,确保斜线始发不偏毫厘;泥水配比—压力—流量联动控制体系,让盾构机在复杂水环境中稳如磐石;“参数控制+地面巡视”双保险措施,将管线周边沉降锁死在安全范围。
“沧渊号”盾构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直径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图片来源“海门发布”)
江底施工挑战更甚,“水下迷宫”式复合地质带、7.5bar高水压、超长距离独头掘进等难题环伺。“沧渊号”凭三大核心技术破局:“数字大脑”实现全程智控,“智刃铁齿”攻克掘进瓶颈,“智慧心脏”主动防护系统筑牢安全屏障。整体式预制箱涵等创新技术,更让施工效率与防水性能显著提升,为隧道安全护航。
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是国家《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的关键落子,计划于2028年基本建成。建成后,它将与苏通大桥、沪苏通大桥构成“三桥一隧”过江格局,预计可分流30%的过江车流,过江时间将从1小时缩短至10分钟。这意味着,海门的农产品清晨采摘,上午就能端上上海餐桌;沿江城市群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将循着这条通道加速流动。对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提升过江交通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