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筑基 权益突围 上半年近20家上市券商资管业务营收正增长

随着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完毕,A股上市券商资管业务“成绩单”出炉。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有近20家A股上市券商上半年资管业务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且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局面。剖析具体投资策略,券商资管业务谋求固收、权益“两条腿走路”,在持续发力固收类产品的同时,积极开拓权益市场投资。展望后市,提升主动管理及多元化投资能力是业务突围的关键,券商资管将持续推进公募化转型,并不断锻造自身投研能力。

固收、权益“双引擎”发力

Choice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包括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国泰海通在内的近20家A股上市券商,资管业务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

从营收规模看:中信证券稳居第一,上半年资管业务营收总计60.17亿元;广发证券、国泰海通紧随其后,资管业务营收均超30亿元;华泰证券、兴业证券、中泰证券位居四至六名,上半年资管业务营收均超10亿元。

从营收增速看:华泰证券上半年资管业务营收增幅居首,高达6487.85%;国泰海通、长城证券排名第二、第三,资管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4.77%和38.01%。此外,兴业证券、长江证券、中信证券上半年资管业务营收同比增幅均超20%。

从资管业务规模看:中信证券上半年资管业务规模达到15562.42亿元,是唯一超万亿规模的券商。此外,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中金公司资管业务规模均超过6000亿元。

从投资标的来看,债券市场依旧是券商资管业务发力的“主战场”。据联合资信统计,截至2025年6月末,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存续产品规模净值为11348.75亿元,较年初增长7.53%,其中,债券型基金占比79.06%。

基金精细化运营 持有人利益优先

近期市场热门主题快速上涨后,部分相关基金选择限购,其中不乏一些今年以来回报率超过100%的绩优产品。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基金在此时“开门迎客”,恢复大额申购。部分绩优产品限购9月4日永赢基金公告称,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自9月5日起,个人投资者办理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的申购、转换转入业务时,如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申请金额高于1万元,基金管理人有权全部或部分确认该笔申请失败

与此同时,券商还加大了对ABS、REITs等非传统固收资产的布局。例如,长城资管深度参与华能集团下属企业发行的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上半年共发行2只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规模12.06亿元。财通资管上半年ABS新发规模再创新高至260亿元,同比增长76%;产品创新获得突破性进展,顺利落地公司首单类REITs及首单持有型ABS。

相较于固收类产品,权益类产品投资一直是券商资管业务的短板。今年上半年,不少上市券商积极增发权益类产品,力求在该领域实现突破。例如,华安资管上半年坚定向权益投资转型,持续发行“增赢”“慧赢”系列产品,扩大定增投资的市场覆盖面和影响力,并加快混合型FOF产品发行节奏。

在业内人士看来,权益市场是券商资管业务突围不可或缺的一环。山证资管总经理乔俊峰在2024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上表示,过去几年,券商资管依托固收产品得到快速发展,但从长期看,券商资管在固定收益投资、权益主动管理、权益被动管理三个赛道的布局都不能少。

强化主动管理能力及多元投资策略

谈及对资管业务的未来规划,增强主动管理能力、完善多元化投资策略等成为多数A股上市券商的发力重点。

光大证券半年报表示,2025年下半年,光证资管将围绕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持续丰富多资产、多期限、多策略产品谱系;光大保德信将坚持以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速权益产品布局与推广,发挥固收多策略业务优势。

事实上,优质产品供给不足一直是禁锢券商资管业务发展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权益投资领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研究团队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称,低利率环境下债券投资的绝对收益率对机构投资者及高净值客户难有吸引力,而在权益投资领域,指数化投资(ETF)已成为市场主流,但多数券商资管受限于牌照,无法布局该领域。

申请公募牌照是多数券商资管谋求拓宽投资赛道的关键一招。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招商证券资管、广发证券资管、兴证资管、光证资管等4家券商资管机构递交了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申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公募业务已成为券商资管重要突破口,申请公募牌照有望为未来业务发展打开增量空间。 (严晓菲)

(0)
江砂销售供应
上一篇 10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