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驼铃,千年回响。敦煌,始终以开放之姿连接东西,拥抱人类文明的重大关切。
日前,以“文明交响 和合共鸣”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
来自10个国家的市长、市长代表、驻华使节、青年汉学家等中外嘉宾参加论坛,共同探讨文化城市治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敦煌研究院通过与23家海外机构合作,获取了10万余张文物高清资源;与国内17家机构合作,打造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藏经洞”平台,并率先建成上线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实现了全球共享与智慧传承。
当前,城市既要发展,也要守护好文化遗产。这是文明传承的智慧,更是全球城市治理者所面对的共同议题。
“我们与敦煌同样守护自然、珍视遗产。我相信,加尼市与敦煌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将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桥梁,为文化、生态、旅游领域的合作发展注入动力。”亚美尼亚共和国科泰克省加尔尼社区负责人蒂格兰·波霍肖扬说。
意大利威尼斯市市长代表马西莫·安德烈奥利说,敦煌与威尼斯,一个是沙漠陆地遗产,一个是水上名城遗产,两地遗存都极为脆弱,应当深化互鉴合作,以应对全球遗产地共同面临的挑战。
敦煌以数字技术重现千年壁画,威尼斯将传统工艺与智能应用相结合。面对全球遗产地共同面临的挑战,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与借鉴,正汇聚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在主对话环节,围绕文化城市治理的“破题之道”,敦煌市市长朱建军与海外四城市长、市长代表共商机遇挑战,探讨绿色发展与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治理经验。
力争为月球研究补上“关键拼图”(迈向“十五五”的创新图景)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2024年8月底,在北京接过那3.5克看似微小却重若千钧的嫦娥六号月壤样品时,我触摸的不仅是来自38万公里外的天体物质,更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永恒梦想。我们当天赶回广州,团队30多名科研人员早已做好准备、蓄势待发,大家很快就投入了研究。月球二分性——这个困扰科学界数十年的问题,是我们研究的核心问题
“虽然被沙漠包围,敦煌却是我见过最干净的城市之一。敦煌在城市管理、风沙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土耳其马尼萨市市长代表布拉克·德斯特说。
暮色降临,敦煌夜市热闹非凡,既守静谧,亦纳喧哗。
在朱建军看来,如今的敦煌越来越有“国际范儿”:建成西北第二大百万级支线机场,深挖智慧旅游提升服务、升级《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等演艺品牌,培育书局、印局等新业态,展现古今交融的绚烂风貌。
尼泊尔蓝毗尼市市长代表哈里·普拉萨德·格纳瓦利提到,蓝毗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正在平衡遗产保护与现代发展需求,通过推行包容性文化政策、智慧旅游、社区共治等创新路径,最终构建兼具文化韧性、社会包容与可持续发展活力的城市治理模式。
威尼斯市守护玻璃、花边等古老技艺,更以数字地图点亮隐秘角落,引导游客探寻认证匠人店铺与秘境风景;马尼萨市紧扣“水”与“粮食”主题,走出一条不以透支自然为代价的发展之路,并让市民成为共建进程的真正主角;加尼市则承载着亚美尼亚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既守护着古老传统,又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多元文化。
文明互鉴,山海同声。对话嘉宾以案例为引,共话文化城市治理之道。城市禀赋各异,或宜业宜居,或宜乐宜游,但共识已明:城市治理共同的目标是不仅让人们心向往之,更能让人们安居乐业、尽享美好。
敦煌,既守护过往,更创造未来。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表示,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荟萃的丰碑,彰显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精神。
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敦煌正以数字技术守护文明,建成“数字藏经洞”,让壁画在云端“永生”;沙漠中的万人“星空演唱会”引来盛赞;2024年敦煌市接待游客超2092万人次。城市更将飞天、九色鹿等元素融入9000多款文创,通过书店、市集与数字体验,让敦煌文脉融入日常。
在敦煌印局,游客可体验10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印刷方式;由旧厂房改造的“敦煌无界”艺术空间,则打造出集展览、体验、消费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场所,成为文化遗产传承的典范。
“大家可以亲身体验,将莫高窟的古老图案印下来,这是情感表达的新型方式。”马西莫·安德烈奥利感慨,敦煌印局与“敦煌无界”是文化遗产传承的典范。(银 燕 宋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