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榆:盐碱地变身丰产田 乡村蹚出致富新“稻”路

金秋十月,吉林省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的稻田里稻浪翻滚,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稻香。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划破田间宁静,当地53公顷水稻正式开镰收割,科技赋能下的盐碱地化身丰产田,一幅颗粒归仓、农户增收的丰收画卷在田间徐徐铺展。

吉林通榆:盐碱地变身丰产田 乡村蹚出致富新“稻”路

在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博元家庭农场的收割现场,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农场主武勇驾驶着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秸秆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金黄的稻谷源源不断涌入机身储物仓,看着满仓的粮食,武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介绍:“今年的收割从10月17日开始,现在收了20公顷,预计一周左右收割完成。今年产量要比去年稍高一些,每公顷达一万八千斤,收完之后周边的种业会收购一大部分用于制作种子,剩余的加工成大米,主要销往北京等城市。”

一女子用高温白醋除水垢致面部烫伤引关注 警惕生活“妙招”变“险招”

一女子用高温白醋除水垢致面部烫伤引关注——警惕生活“妙招”变“险招”前不久,一女子使用网上推荐的“白糖加醋烧开”方法去除保温壶水垢。除去水垢的“妙招”外,驱蚊“妙招”、清洁“妙招”等也是网友经常会上网搜索的。还有不少博主称,洁厕灵与84消毒液或洗洁精混用,清洁效果加倍

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离不开优质耐盐碱品种与科学种植技术的双重加持。作为典型的盐碱地种植区域,要实现水稻的高产优质困难重重。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吉林大学专家团队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土壤特性、气候条件等自然禀赋,为当地量身筛选并推荐了吉大718、吉大6等耐盐碱稻种。这些品种不仅耐盐碱性强、适应能力突出,而且易栽培管理,更兼具高出米率的优势,加工出的大米颗粒饱满、口感软糯香甜,一经推向市场便广受青睐,成为省内外客商争抢的“香饽饽”。

吉林通榆:盐碱地变身丰产田 乡村蹚出致富新“稻”路

今年,通榆县种植水稻约1593公顷,从育秧、插秧到田间管理、收割归仓,科技服务始终贯穿全程。种植过程中,专家团队跟踪指导,针对盐碱地改良、水肥管理等关键环节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帮助农户解决种植难题,为水稻高产优质筑牢根基。如今,在科技赋能下,盐碱地水稻不仅产量实现稳中有升,品质也逐年提升,市场认可度持续提高,价格也随之稳步上涨。产量增、品质优、销路广,农户们的腰包越来越鼓,种植信心越来越足,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

作者:李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阎红玉(闫红玉 李洋)

(0)
江砂销售供应
上一篇 7小时前
下一篇 3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