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地处六盘山西麓,山川相济,梯田层叠。这里既有西北的雄浑壮阔,又有江南的灵秀气韵,古村落青砖黛瓦间流淌着千年文脉。作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如今隆德正以产业之笔描绘发展蓝图,以文明之光滋养乡村沃土,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走进隆德县温堡乡杜川村肉牛养殖示范园,标准化牛舍整齐排列,青贮池、机械棚等设施一应俱全,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正在悠闲进食。村党支部书记杜向荣告诉记者,园区占地15000平方米,由杜川、杨坡、老庄、田柳沙、夏坡、新庄、张杜沟等七个村合资建设,项目总投资800万元,现存栏肉牛340余头。
“我平时在家里要照顾孙子,牛场打工离家近,打扫圈舍、加工饲料,一月能挣三千到四千元,挺好的。”“七村联营”的肉牛养殖模式不仅打开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更让村民在家门口捧起了“增收碗”。杜仲军之前和妻子在家照顾孙子,肉牛养殖示范园建成后,杜仲军便来到园区务工。他熟练操控着铲车在圈舍间来回穿梭清理牛粪,动作行云流水。这让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如今已成为现代养殖基地里的技术能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增收故事。
像杜仲军这样在园区务工的村民有20多人。除了务工收入,他们还能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得收益。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杜川村还与隆德县级肉牛产业联合体深度合作,通过统一采购低价优质饲料、共享疫病防控技术,养殖园区的肉牛不仅畅销周边市场,还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远销广东、云南等地。
从“输血”到“造血”,杜川村的肉牛养殖示范园盘活了村集体资源,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肉牛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让杜川村的‘牛’产业真正‘牛’起来。”温堡乡杜川村党支部书记杜向荣表示。
中国队“攀”上新高度!2025年国际攀联世界杯 攀岩赛圆满收官
央视网消息2025年国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于9月13日晚在贵州贵阳彩湖国际攀岩中心圆满收官。中国选手储守宏和蒙世雪在男子和女子速度赛中双双夺冠。本站赛事共吸引了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68名顶尖选手同台竞技,其中不乏多位世界排名前十的明星选手和现役世界纪录保持者
同样依托六盘山生态优势,隆德县创新推行“传统规范种植+林下仿野生种植”双轨模式,激活了中药材产业新动能。隆德县中药材种植历史底蕴深厚,盛产黄芪、党参、黄芩等道地药材,品质备受市场认可。为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隆德县积极引入现代化种植理念与技术,大力推进标准化育苗、机械化耕作等措施。目前,全县已建成3万亩大田规范化种植基地。与此同时,依托六盘山区域丰富的林地资源,积极探索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利用林木遮阴、落叶腐殖等自然条件,培育出接近野生状态的优质药材。目前,全县林药间作及野生资源修复面积已达27万亩,形成了规模化、生态化的种植格局。虽然林下种植药材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但市场价格可达普通药材的3倍左右。
此外,隆德县还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以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形式带动农户深度参与药材产业,直接帮扶并带动1259户农户增收800余万元。未来,隆德将继续深化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拓展精深加工链条,推动“生态+产业”协同发展,让中药材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文明的种子在这片土地深深扎根。隆德县将文明建设视为重大民生工程,深化文明培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各中小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重走长征路”等活动,助力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深挖“文化大县”底蕴,打造“生态文旅康养先行县”。通过创新模式,举办系列节庆活动,规划8条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景区公交站点全覆盖,擦亮隆德品牌。
走进隆德县神林乡各村庄巷道,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通村道路,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处处洋溢着宜居的乡村气息。今年该乡创新推出“文明积分制”,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内生动力。各村坚持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用力,以“扫路面、清边沟、铲杂草”等为主要内容,采取分片分段、责任到人的方式,重点对路面杂物、大片垃圾、积存垃圾、主干道沿线、坑塘沟渠等进行清理,推动“短期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实现农村共管共养共享,全力打造“畅、洁、舒、美”的环境。
承载乡愁记忆的传统村落也在保护中焕发新生。隆德拥有8个传统村落(国家级7个、自治区级1个),2023年被评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工人们正抢抓施工“黄金期”,抹灰铺砖、修建花园,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居住环境,真正实现老屋的活态保护,让诗意栖居成为可能;陈靳乡新和村建成仿古农家院、二十四孝图牌坊,让百年古村重焕生机;红崖老巷子累计投资1.3亿元建成商业街、老戏台等设施,形成“吃住行游娱购”一体化产业区,并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融入“大六盘文化旅游圈”,留住“根”、守住“魂”、吸引“人”,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如今的隆德,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文明新风浸润心田,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一幅产业兴、环境美、乡风淳、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六盘山麓徐徐展开,生动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张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