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首座隧道博物馆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蓝图中心广州南沙区,中国首座以隧道及地下工程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隧道博物馆,正娓娓讲述着中国隧道人“隧贯山河、道通天下”的壮阔征程。自2024年开馆以来,已有近30万观众走进这座“时空隧道”,感受地下空间的壮丽奇观。

隧道博物馆以“追光之路”为展陈内核。从远古时期“火烧水激法”开凿的石门隧道,到如今“世界之最”智能掘进的崇太长江隧道,展览以隧道技术“五次跨越”为脉络,串联起中国隧道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百年奋进史。

走进重器展示展区,镇馆之宝“中国中铁1号”复合盾构实体机巍然矗立,这台直径6.3米的钢铁巨龙,是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也是中国隧道装备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的里程碑。刀盘上每一道深刻的磨损痕迹,都如同年轮般无声诉说着中国隧道装备从依赖进口的窘迫,到自主创新突围,再到傲立世界之巅。与之相呼应的,是大幅提升隧道掘进效率的国产利器“三臂凿岩台车”。当观众进入基坑近距离感受这些沉默的大国重器,其价值远超工艺展示和设备本身,它们是中国隧道技术自主创新精神最硬核的具象化身。

辽宁加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本报沈阳7月7日电支持经营主体稳岗扩岗,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

隧道博物馆的深邃,更在于它让那些“看不见”的奉献被“看见”。在“开路先锋”的旗帜旁,一份来自成昆铁路沙马拉达隧道项目的慰问电,字迹模糊却传递着铁道兵在“修路禁区”用生命拓荒的忠诚与悲壮。这份泛黄的纸张是家国情怀最朴素也最震撼的凭证。而在展柜的柔光下,静静陈列着另一套特殊的“铠甲”:防弹衣与钢盔,它们是秦岭输水隧洞建设者为抵御致命岩爆风险的生命屏障,建设者们至今仍要穿上这类特种防护装备,才能深入作业面。

站在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立体沙盘前,19条断裂带的地质剖面和764米竖井的立体对比,诠释着“世界最难铁路隧道”的攻坚传奇。针对代表性标杆工程,21处场景复现让观众身临其境。每一件展品都是一个时空坐标,诠释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行业精神。

博物馆的叙事并未止步于历史的回望。“隧创未来”5D影院将观众带入洲际海底隧道的神秘幽深,送上星际太空廊道的浩瀚征途,这是隧道人“上天、入地、下海、登极”无畏探索精神的时空延展与浪漫表达。以隧道元素和隧道人形象设计的“隧道侠”IP形象,将硬核工程转化为萌趣文创;还有盾构主题积木、各式立体冰箱贴、“隧缘”主题茶具等文创,实现“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深层文化浸润。

从依赖进口的筚路蓝缕,到领跑世界的智慧光芒;从大瑶山隧道的首次技术飞跃,到高黎贡山隧道的“地质博物馆”攻坚;从沙马拉达的悲壮钢钎,到抵御岩爆的生命铠甲……隧道博物馆以多达196项标杆工程、21处场景复现、千余件珍贵藏品,向我们展示了隧道人的“开路先锋”精神。如今,这份精神正通过一枚萌趣的冰箱贴、一场沉浸的5D体验、一尊闪耀的“隧道侠”,薪火相传,照亮前路。(张洪涛)

(0)
江砂销售供应
上一篇 5小时前
下一篇 3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