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是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一,通过啃食水稻幼苗导致农作物减产。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防治十分困难。现有防治手段,如人工捡卵、撒施化学药剂、引入天敌等,无法兼顾高效性与环境安全性,亟需开发靶向性强、生态友好的防治手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有害生物基因组学创新团队通过RNA干扰技术结合纳米材料研发出一种针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高效绿色防治新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有效破坏福寿螺组织功能,致其死亡,而且特异性高,不伤害其他生物。该研究为农业害虫绿色防治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来了!
国新办23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介绍“双一流”建设、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发展职业教育等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据介绍,“十四五”时期,规划所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全面高质量完成。跟随海报,一起了解
RNA干扰技术具有高度靶标特异性,在害虫防治中潜力巨大,但在福寿螺中的应用研究较少。研究人员创新性地将RNA干扰技术与纳米材料相结合,利用特殊RNA片段“关闭”福寿螺中控制能量代谢的关键基因,再利用纳米载体将双链RNA递送到福寿螺体内。
研究发现,这种方法能显著提高福寿螺死亡率,且纳米材料保护了基因药物不受环境影响,即便在含破坏性酶的水体中仍能稳定起效。通过追踪发现,药物精准聚集在福寿螺的肝脏器官,破坏其组织结构和代谢功能,从而达到灭杀效果。此外,这种方法对其他共存的水生生物无害,避免了传统化学农药对生态的破坏。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光明网记者宋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