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实践团赴承德围场县银窝沟乡开展实践活动

今年暑假,燕山大学“山海偕行陌上花开”乡村振兴实践团9名师生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银窝沟乡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以校地支部共建为纽带,通过组织共建、文体惠民、产业调研、教育帮扶等多元形式,将青春力量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实效。

在银里村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校地支部共建仪式举办。此次活动由燕山大学“寓见风华”学生社区功能性党支部、机械工程学院本科生第六党支部与银里村党支部联合开展,燕山大学人力资源处副处长、驻银里村第一书记马巨海,银里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及实践团全体成员参与。仪式上,主持人孙立达表示,支部共建既是淬炼学生党员的“练兵场”,也是为村党支部注入活力的“新引擎”。依托此次共建,“燕山大学学生-银里村适龄学生成长伙伴计划”正式启动,将从学业辅导、成长规划等多维度为村内学生提供支持。随后,孙立达代表校方两个党支部与银里村党支部签署共建协议,为长效帮扶奠定组织基础。

燕山大学实践团赴承德围场县银窝沟乡开展实践活动

校地支部共建仪式。

实践团在银里村举办“陌上同行,活力银里”全民趣味运动会,设置“古法投壶”“激情旋转”“趣味套圈”“精准投球”“绳力比拼”等村民喜闻乐见的项目。现场,马巨海回顾了2016年以来学校驻村帮扶的核心成果,寄语村民凝聚共识共绘发展蓝图。随着比赛启动,现场欢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村民们踊跃参与,在运动中挥洒汗水、收获快乐,凭实力赢得积分兑换券与实用奖品。

在来太沟村,实践团前往冷棚西红柿种植基地开展调研。燕山大学驻来太沟村第一书记常顺利和来太沟村党支部书记孙利民详细介绍了西红柿的营养价值、种植技术及市场行情。实践团成员深入田间参与采摘挑选,更直观地了解乡村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农产品销路问题,实践团与村“两委”对接线上推介事宜,计划通过高校资源助力特色农产品“出山进城”,拓宽增收渠道。

燕山大学实践团赴承德围场县银窝沟乡开展实践活动

内蒙古鄂托克旗: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

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深入开展脱贫户监测户“走访问需”工作,组织全旗各苏木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嘎查村“两委”,对335户享受政策脱贫户、24户未消除风险监测户和372户预警信息户进行入户走访,重点关注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等各种原因导致收入下降或支出增加的特殊困难群体,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及监测户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情况。通过“看”生活情况、“问”政策落实、“算”家庭收入、“查”帮扶成效,精准核查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情况,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例如 通过产业帮扶,木凯淖尔镇旧庙湾村赵某获得产业奖补6500元,同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领到50羽鸡苗,为发展家庭产业注入动力;通过就业帮扶,苏米图苏木额尔和图嘎查嘎尔成为村内保洁员,每月领取工资1760元;木凯淖尔镇木凯淖尔村张某成为村级协管员,每月领取工资1980元

协助村民开展农事活动。

在马连道村,实践团开展“花开山海径,爱驻童心间”义务支教活动。破冰互动环节后,焦夏丹分享燕山大学校园生活,为孩子们打开外部世界的窗口;“银窝沟走出的燕大人”赵鑫磊、高新宇结合自身求学经历,传授学习方法与成长经验,激励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闫以诺带来“山海梦想——理想我与现实我”主题课,引导学生规划成长路径。

支教结束后,“燕山大学学生——银窝沟乡学生成长伙伴计划签约仪式”举行。实践团成员明确“成长导师”职责,强调长期陪伴的重要性。在燕山大学驻马连道村第一书记常鑫及学生家长见证下,师生签署《成长伙伴协议》并建立微信联络群,构建起“线下支教+线上陪伴”的长效辅导机制。

燕山大学实践团赴承德围场县银窝沟乡开展实践活动

支教课堂互动。

此次实践活动既为乡村儿童送去知识与欢乐,拓宽其认知视野,也通过文体活动、产业调研为村民办实事。未来,实践团将持续以校地支部共建为纽带,聚焦乡村实际需求,策划更多“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的活动,让教育帮扶与产业助力的种子在乡村沃土生根结果,让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本领、成长成才。

作者:孙立达(孙立达)

(0)
江砂销售供应
上一篇 2025年8月25日 19:34
下一篇 2025年8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