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闵立湘驾驶收割机在严田镇土桥村收割一季稻。 本报记者 杨颜菲摄
晚上8点,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严田镇龙云村,忙碌了一天的李明贵惬意地躺在摇椅上,和妻子盘点当天收了多少稻子。
李明贵是严田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眼下,江西大部分地区的两季稻处于最后的冲刺生长期,不过,像龙云村这样的山地丘陵地区,一季稻9月初已经开镰。
夫妻俩正说着话,电话响了。“李师傅,我是浒坑镇瓦楼村的,在‘赣机通’的农机调度系统上看到你的电话。明天有空吗?想趁着天气好晒粮食。”电话那头是一个农户。
“没问题,不过现在露水重,上午得9点才能下地。”李明贵边回复,边在手机上接单,“咱们的老师傅闵立湘带队去。”
“突突突……”次日下午3点,忙完瓦楼村的活,闵立湘和同事们转战严田镇土桥村,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将稻谷“吃”进机舱。
田块边角处,闵立湘操作收割机,调整好角度,一个三连推,零散的几株稻穗一株不落。李明贵站在一旁,竖起大拇指:“老闵手艺绝,他操作机器收割损耗率低,周边乡亲都抢着找他嘞!”
2024年全国碳市场交易额创开市新高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上涨43.55%
本报上海9月24日电记者从24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获悉 截至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成交额约480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成交额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今年3月,在发电行业基础上,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老闵收割,我们一百个放心。”在田头等候的种粮大户周海良很高兴,“今年收成不错,亩产估计有1400斤。”
收成好,还省心。“今年我全程购买了农事服务,平时田管都有老李指导。”周海良指了指李明贵。
“只需打开手机上的‘赣机通’,育秧、旋耕、插秧、飞防、收割、烘干……农户像点外卖一样下单农事服务。”李明贵手机里存着300多个农户的号码,每天接几十个咨询电话。中心的5台收割机最近每天都从早忙到晚。
这样的农事服务中心,安福县还有好几家,提供从“一粒种子”到“一粒米”的全流程服务。
安福县是粮食生产大县,也是我国第一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粮食种植面积约88万亩。农事服务中心和“点单式”数字化服务方式,为农户提供更多选择。安福县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农机股负责人欧阳素琴介绍,县智慧农业服务平台汇总了“赣机通”上的农机数据,整合500余台套农机设备,“双抢”期间,在平台统一调度下,农机使用效率提升超30%,农户等待时间缩短50%。
傍晚,李明贵的电话又响了。“从县里的智慧农业服务平台上看,你们严田镇的农机不够用了,瓜畲乡完成作业早,还有些空闲的农机可以调。”欧阳素琴说。
“平台上能看到全县大型农机的使用情况,哪里需要就调到哪里。”李明贵说。
夜幕下,收割机陆续回到农事服务中心机库。李明贵蹲下身,仔细擦拭着收割机的刀片:“一季稻种半年,我们多费点心,老表们就能多收点粮。”(杨颜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