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思想根基,把“紧”的认识内化于心。“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所谓“过紧日子”,就是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节省不必要的开支,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业。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居安思危的意识不能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党员干部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践行者,必须深刻认识过紧日子是发展所需、成事之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事业观、生活观和价值观,以艰苦朴素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自觉把勤俭节约作为美德来传承、当成作风来锤炼,从生活小事、工作细节入手,不断强化厉行节约的思想自觉。
从《哪吒2》爆火看乡村振兴人才密码
2025年春节贺岁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00亿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过百亿的电影,并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这部现象级影片的成功,背后是国家人才发展价值生态的有力支撑。从《哪吒2》的爆火中,我们也能探寻到乡村振兴的人才密码。
《哪吒2》的成功离不开人才的力量。导…
锤炼工作作风,以“紧”的基调外化于行。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过“紧日子”,“紧”的是“钱袋子”却不是“迈步子”,过紧日子并非要少办事、不办事,而是要在“紧”的基础上多办事、办实事。党员干部要坚持“节用裕民”,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杜绝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不搞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过“紧日子”不是一句口号,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从行动上“紧”起来,要把节约理念、成本意识贯穿于工作始终,从绿色办公、节约水电、文明用餐、低碳出行等每一件具体事做起,自觉养成勤俭办事的良好习惯,精打细算每一笔账,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把真金白银花在发展刀刃上、民生紧要处,让有限财力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
提升执行效能,将“紧”的尺度固化于制。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过紧日子的关键在于构建精打细算的长效机制。各级党政机关要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要求,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以制度引领作风转变;要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制定明确完善的节约标准和考核体系,把过“紧日子”要求作为年度考核工作的标尺,最大限度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健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从严从紧把好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支出关口,严防资金低效无效、闲置沉淀、损失浪费等现象发生;要建立健全监督惩处机制,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党员群众等多维监督作用,让监督贯穿“管家治家”全过程,对违规违纪行为要坚决查处、严肃追责问责,让“过紧日子”成为常态化纪律要求、制度规范和行动自觉。(贾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