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天,今年下半年首场寒潮持续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降幅达8℃至10℃,青海、山东、黑龙江等地气温都创下今年下半年来新低。中央气象台今天继续发布寒潮蓝色和大风蓝色预警,公众请注意适时添衣,谨防感冒。
随着寒潮东移南下,今天起,我国中东部地区进入寒潮影响主要时段,大部地区日平均或最低气温普遍下降6℃至10℃,陕西、重庆、河南、湖北等地下降12℃至14℃,局地降温可超过14℃。

此次寒潮过程降温迅速猛烈,加上前期我国多地气温偏高,不少地方冷暖反差明显。例如沈阳,昨天最高气温还有17.5℃,明天就会降到1℃;而哈尔滨、西宁都将是下半年来首次跌至-10℃或以下,济南、合肥首次跌破冰点,大家请注意添衣保暖。

除了剧烈降温,在降水方面,今明两天,东北地区雨雪逐步减少、减弱,西南地区降雨增多,陕西、河南、湖北等地将有雨雪天气,其中部分高海拔山区有较强降雪。气象部门提醒,西南地区降雨增多,雨天路滑、能见度不佳,公众出行请注意交通安全。同时,秦岭及大巴山区局地有较强降雪,需注意做好相关防范措施。
全国冰冻线进程图出炉
北方率先大降温
今年下半年首场寒潮从北向南陆续影响我国,此轮寒潮影响范围广、降温剧烈、大风天气强,全国结冰的地区将一路推进至湖北、安徽、江苏一带。
今天,甘肃、宁夏、陕西、京津冀等地降温明显,冰冻线维持在西北地区东部至东北地区南部一线,呼和浩特、哈尔滨等城市最低气温将跌破零下10℃,创今年下半年以来新低。
第十五届全运会⑯|福建年轻选手陈露颖战胜奥运冠军张雨霏 她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举起冠军奖杯
央视网消息11月14日晚,深圳大运中心游泳馆,第十五届全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决赛现场,当所有人都在猜测是东京奥运会冠军张雨霏,还是刚破亚洲纪录的于子迪夺冠时,刚满19岁的福建小将陈露颖以2分05秒45的成绩率先触壁,大幅刷新个人最好成绩1.36秒。图源新华社2分05秒45的成绩含金量十足——在今年的世锦赛上,此成绩足以获得铜牌;在中国女子200米蝶泳历史排名中,能位列第五。赛后,陈露颖的教练张晓峰举起她的双手向媒体展示 “她的训练是这么刻苦,你们看到了吗

17日起,降温范围迅速南扩,南方大部将迎来明显降温;18日早晨,冰冻线将进一步南压至江苏、安徽、湖北一带。西安、济南、合肥、武汉等大城市最低气温将首次跌破0℃,20℃以上温暖区域大幅缩减,南方湿冷感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寒潮虽然猛烈,但“来去匆匆”,18日起,北方的气温将开始大幅回升。19至20日,多地气温恢复至常年同期持平或偏高,最高气温波动如“坐过山车”。气象部门提醒,气温起伏剧烈,公众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谨防感冒。
什么是风寒效应?
本轮寒潮天气过程,最大的特点是降温以及大风,在同样的气温下,如果风力加大,“风寒效应”更为明显,公众出门往往体感会更加寒冷。
在没有风的天气里,即便气温不高,也不会觉得特别冷;可一旦刮起风,寒冷感就会直线升级。这并不是风本身有温度,而是它扮演了“热量搬运工”的角色。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高于环境气温,静风或微风时,皮肤周围会形成一层温暖的空气保温层,就像给身体裹了一层“隐形被子”。但当空气流动加速,这层保温层会被不断新来的冷空气替代,同时迅速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导致体感温度大幅下降。风力越大,热量流失速度越快,我们就会觉得越冷。

除了风力,湿度也是影响风寒效应的关键因素。湿润的空气导热性更强,能更快地带走人体热量。所以在阴冷潮湿的天气里,即便风力不大,也会让人感觉格外寒冷,气温在0℃以下时,每增加2级风力,体感温度会下降6℃至8℃。更值得注意的是,人体头部是热量散失的主要区域,气温4℃左右时,约二分之一的热量从头部散发;零下10℃时,这一比例高达四分之三。

了解了风寒效应的原理,冬季防寒保暖就有了针对性。专家提醒,出门前除了关注气温,也要留意风速和湿度预报。穿戴方面,要选择防风保暖的衣物,尽量减少皮肤裸露,尤其是做好头部防护,戴帽子、围围巾都是简单有效的办法。
(总台央视记者 吴薇)